前言
在就讀視光系之前,只知道這是個跟眼鏡行和驗光相關的科系
實際念完4年大學制的學歷之後,才了解驗光師在醫療體系中扮演的角色
小時候幾乎每個學期都會收到學校發回來的視力檢查回條
眼科檢查有問題也是點點散瞳藥水,或到眼鏡行找便宜的眼鏡配一配,沒有在意太多
對於眼睛的度數也認為就是機器電腦測一測,鏡片試戴戴看會不會暈之類的就決定了
不知道還要考量用眼習慣,工作性質,雙眼開散內聚程度,調節力強度多寡等等
後來才了解原來關於眼睛甚至眼鏡,都有這麼深的學問在裡面
從結果而論
目前台灣的視光系畢業出路,主要分為以下這些:
相較於一般科系,視光系畢業後有很明確的出路可供作選擇
自從民國105年修訂驗光人員法案後,視光科系的畢業生可以選擇參加國家考試
考取"驗光師"或"驗光生"證照,是屬於衛福部管轄內的醫事人員之一
視光系在學什麼
在學期間,視光系的主修核心科目為視光學、視覺光學、配鏡學、隱形眼鏡學、
眼球解剖生理學和隱形眼鏡學等等
對應到高中的學習科目就是偏重物理(特別是光學的部分)和生物
也因為光學會牽涉到不少計算的部分,所以如果很排斥數學可能會念得比較辛苦
大學四年學習過程(以中山醫學大學-大學部為例)
大一期間都是普通物理學、普通生物學、視光學概論等基礎的課程為主
普通XX學就是高中選修XX的延伸(有部分會被轉換成英文),基本上不會太難懂
到了大二會開始接觸專業科目,特別是視光學實驗課會開始學習基本的驗光技巧
從大二開始就會學習到視光的專業知識,至於大三就會再更專業一些(要看更多原文資料)
開始導入配鏡學、隱形眼鏡學等更加專精的科目
升上四年級之後會有一學期的實習時間和一學期在學校內看論文報paper
如果未來想走研究路線的可以從這個時候了解看看
小結
過去的台灣對於"驗光"這件事並不怎麼看重
早期因為知識的落差大都以為"電腦驗光"等於是度數準確的代名詞
轉而讓這項專業技能被漠視,在國外或中國大陸對於眼視光產業都有相當成熟的醫療制度
隨著台灣驗光師法的通過和專業技術趨於普及
一步步讓大眾了解關於眼睛的這些大小事